|
9.9元賣爆!讓年輕人迷上的盲盒經濟:既是陷阱又是機遇花11.9元就能買到原價30元或者33元的連鎖品牌店面包。這樣的“福利”,你會沖嗎? 最近,在小紅書、抖音等社交平臺發現,“剩菜盲盒”正在年輕消費者群體中悄然走紅。在這個萬物皆可盲盒的時代下,其實,被安排成盲盒形式的“剩菜”,并不是字面意義上的剩菜。簡單來說,這更像是臨期食品的線上版本。在線上被包裝成盲盒形式售賣的臨期食品,都有哪些種類?消費者又是否會買單? 臨期食品也能被包裝成盲盒? 線上就能購買被包裝成盲盒形式的臨期食品,其實最早可以追溯到2015年。那一年,丹麥一家公司專門開發了一款App,用以將餐廳等每日打烊前的臨期食品甩賣信息,匯總到該App平臺上進行二次甩賣。這款App名字為“Too Good to Go”,意思就是“丟了可惜的好東西”。 這一概念慢慢由留學生群體引入國內后,2021年,類似“Too Good to Go”,同樣主打環保、拒絕食物浪費的“惜食魔法袋”在國內上線。和惜食魔法袋一樣,同樣定位為食品盲盒平臺的袋走PACK AGE、兜著走DZZ、米粒盲盒等平臺,也緊隨其后,在國內一二線城市的年輕消費者群體中流行。 在上述食品盲盒平臺上登錄后發現,這些平臺上售賣的盲盒類型以烘焙、簡餐、壽司、咖啡為主。盲盒的屬性決定了其價格固定、商品不可觀察、不可選擇等特點。有部分消費者在社交平臺反映,剩菜盲盒存在菜品不合口味、口感不佳、剩余保質期過短、吃完后腸胃不適等問題。有消費者甚至將購買剩菜盲盒的行為稱作“花錢換一個地方浪費食物”。參與的商家中有不少是知名餐飲店,會將店里臨期食品或當日未售出庫存,以“剩菜盲盒”的形式,在所入駐的小程序上展示,并以折扣價打包賣出。 搜索發現,在杭州上線的食品盲盒平臺,只有“惜食魔法袋”一家,且入駐的商家均為連鎖烘焙品牌店。也就是說,目前杭州消費者如果想買這種“剩菜盲盒”,能買到的只有面包、蛋糕這一種類型商品。 “惜食魔法袋”上入駐的烘焙門店,每天凌晨00:10,商家會開售魔法袋,數量不定,消費者先到先得。 搶到這些魔法袋的消費者,可以在預定好的取袋時間內到門店現場取袋。不過,需要注意的是,如果在當天規定的取袋時間內超時未領取,訂單將無法被退款。 現場“開盒” 原價40多元的面包打兩折 周五晚間,花了9.9元(新人優惠2元),在離家不遠的萊噢面包公社青山湖店,顧客現場取走了一份“剩菜盲盒”,F場“開盒”后,發現這份盲盒里有一袋奶酪葡萄面包(原價21.8元),一盒椰子味北海道蛋糕(原價19.8元)。如果按照原價消費,總價是41.6元。 這家面包店員介紹,店里售賣的“剩菜盲盒”原價一般在30-33元,“今天價格稍便宜的臨期面包蛋糕基本沒有了,這次就當福利送你了!苯又,店員提醒顧客,北海道蛋糕明天就到期了,“今晚最好就吃掉! 拆開包裝袋,能看到椰子味北海道蛋糕的外包裝上,貼著明確的生產日期、保質期以及食品配料等信息標簽。如店員所說,這款蛋糕保質期有3天,在3月18日早上8點多就過期。但另一個奶酪面包上,則沒有生產日期、保質期、配料表等的標簽。 去取袋的時間接近晚上10點,正臨近這家烘焙店打烊的時間。這個時間段,還有三三兩兩進店消費的顧客,店員大多會將第二天即將過期的面包、蛋糕,按照原價8折兜售給這些進店顧客。 和8折相比,購買的這份“剩菜盲盒”,相當于打了2折。 小編了解,“吸引我來買單,第一是價格相比原價確實便宜,另外還有一種拆盲盒的快感!痹诤贾菔兄行墓ぷ鞯95后女生小喬說,因為平常很忙,工作日她的一日三餐都要在外面解決,“每天雷打不動一杯咖啡或奶茶,加起來一天的消費要近100元!痹谕孪蛩鞍怖绷恕笆2嗣ず小焙,消費了幾次,小喬覺得“真香”,“花11.9元就能買到原價30元的蛋糕、面包,即使相比當天出爐的,沒有那么新鮮,但還是很值得‘沖’”。 “剩菜盲盒” 潛藏一定食安問題 浙江大學營養與食品安全系教授朱加進說,一般情況下,保質期越長的食品,相對來說安全性還是有保障的。以肉罐頭為例,肉在被做成罐頭時,肉里面的細菌和細菌孢子都被殺死了,整體處于商業無菌狀態。而諸如牛奶、面包一類短保質期食品,雖經過殺菌,但并未將細菌孢子一并殺死。細菌孢子會成長為新的細菌,一旦被人食入,積累到人體免疫力無法殺死時,就會致病,造成上吐下瀉甚至食物中毒。 “短保質期的臨期食品就要更當心!敝旒舆M建議,消費者在購買短保質期的剩菜盲盒后,可以先聞一下食物的味道,“如果聞一下味道之后感覺可以食用,最好還是再加熱一下。用微波爐或是蒸一下,通過加熱更好地殺菌,這樣可能安全性會高一些! 不過,因為盲盒的緣故,意味著不能自己選擇,一切由商家決定。比如有不吃黃瓜的消費者,就“開”到了有黃瓜絲的三明治盲盒,。但在小喬看來,這都是小事,“買這個主打的就是一個實惠、便宜”。 和覺得“開”了驚喜盲盒的消費者一樣,進駐該平臺的商家也大多抱著節約成本的心理。“一般店里的蛋糕保質期有3天,面包有3到5天! 在進駐的烘焙商家看來,原來處理店里臨期食品的方式無外乎這幾種:過期直接扔掉,臨期在線下或者經營的社群打折賣掉,“食品盲盒給我們增加了一種新的銷售渠道”。 以這家烘焙店為例,原來的固定客戶都是在周邊生活的中老年顧客,進駐平臺近一個月后,來店的顧客多了很多年輕人,“很多都是晚上下班取袋的,相當于給店里拉新”。商家解決庫存、消費者低價購買食物,同時減少食物浪費,這么來看,“剩菜盲盒”怎么都是一個一舉多得的好思路,但細究的話,其中還是潛藏著一定的食安問題;蛟S有些無良商家會以次充好,他說的“沒過期、很新鮮”,可能還真不一定。 在剩菜盲盒最先流行起來的歐美地區,商家對于臨期食品標準的執行非常嚴格,市場監管力度同樣嚴格。不可否認剩菜盲盒有其存在的意義,畢竟在一定程度上它避免了部分食物被浪費,而在國內,對于臨期食品標準的執行辦法,仍舊任重而道遠。這也意味著,如何保障剩菜盲盒的衛生安全問題,更多時候還是靠商家自覺,這也考驗著商家良心。 你會購買“剩菜盲盒”嗎? -END- 長按掃碼關注我們 更多精彩內容和案例歡迎關注瞳景社區官網:www.shikenote.com |